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初——基于《历史与阶级意识》
发布时间:2021-11-19浏览:802
物化理论是《历史与阶级意识》的中心论题,也是卢卡奇转向马克思立场之后的核心论点。基于目前的概念史考证,可以认为“物化”这个由马克思提出的概念是在卢卡奇这里第一次得到术语化、系统化的阐释的,这也是卢卡奇站在马克思肩上的一次再创新。简言之,马克思是物化概念和物化批判逻辑的发明者,而卢卡奇则是第个系统的物化概念的提出者,他极大地彰显了物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意义。同时,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,资产阶级也转变了对经济社会领域的统治方式,卢卡奇立足于新的社会现实提出的独特的物化理论,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,也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。卢卡奇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转向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,兴起了新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流派。本文拟对卢卡奇的物化概念的理论支撑和逻辑构成进行探析,并进行相应的评价,以寻求对这一概念的深入了解,获得物化概念的真实内涵和精准定位。 物化理论的理论支撑与逻辑构成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支撑和逻辑构成颇为复杂。我们既能在其中看到马克思的经济拜物教思想和人本主义异化逻辑,也能看到其对韦伯可计算的合理化的批判性颠倒。 商品拜物教——物化理论的出发点。卢卡奇和马克思一样,敏锐地注意到商品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范畴,因此他的物化理论也是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的。在“物化与阶级意识”章开篇,卢卡奇就指出“在人类发展的这一阶段上,没有一个问题不最终追溯到商品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在商品结构之谜的解答中找到”。
